孤雁

我曾以为自己不会再像多年以前那么疯狂地喜欢稼轩了。

念高中的时候,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说不清楚我更喜欢的那个古人,究竟是文天祥,还是辛弃疾。那时的我是多么沉迷于他俩的诗词啊,每周的语文早读课上,别人背的是课文,我背的是《宋词鉴赏辞典》的南宋卷,绝大部分的稼轩词,也从那时候一直记到现在。

“我见青山多妩媚,料青山见我应如是”

“将军百战身名裂,向河梁、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”

“我最怜君中宵舞,道男儿到死心如铁,看试手,补天裂”

“平生塞北江南,归来华发苍颜。布被秋宵梦觉,眼前万里江山”

“江头未是风波恶,别有人间行路难”

“却将万字平戎策,换作东家种树书”

“夜半狂歌悲风起,听铮铮、阵马檐间铁。南共北,正分裂”

后来入了 明朝的大坑,文丞相在我心中的地位没动摇,但稼轩的位置却逐渐被我喜欢的明人们挤得有些靠后,虽然我在无人的情况下,最喜欢大声念出来的那些句子,仍然有一大部分出自他手,他和子瞻永远都是我最喜欢的词人。

但对那些他去过的地方,留下千古名篇的地方,我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执念。

我记得两年前我去镇江,在清晨赶往北固山下,等待一小时后终于登上北固楼,看到水天一色的蓝、看到隔江对面的扬州城时的疯狂,那也曾是他登临过的地方啊,是他写下“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 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”的地方啊。

前几天我又去了赣州,当我在登山前往郁孤台的路上,猛一抬头看到他持剑而立的青铜雕像时,我感到我的心脏仿佛停止了跳动,这种感觉,我之前只有在去拜谒文丞相和史阁部的时候,才会有过,他是第三个,这时我才意识到了他在我心中的地位,大概已经不知不觉回到了前三。

当我爬到郁孤台的顶层,站在西北望长安的方向极目眺望,当我踏上千年宋城墙凝视着脚下平静的清江水,我分明产生了一种落泪下跪的冲动,我想隔着八百多年的时空对他大喊如今江山已如完璧,南共北不再分裂,我希望他能知道,我相信他能知道。

今天我去了铅山,去了他的墓和鹅湖书院,临行前我向他祈祷这一路会顺利,然后果然不负我所愿。

他的墓地位置和文丞相一样偏僻,位于深山老林之中,离镇上最近的汽车站还有长达9.8公里的距离,我一度以为我要再像两个月前一样,再来一次日行18公里的拜墓了。

所幸没有,从上饶火车站坐汽车到达铅山县永平镇上后,便遇到一位热心的大叔,答应用三轮车送我去看他的墓地和鹅湖书院。

一路上向来少言的我竟不知不觉和大叔聊了很多,我问大叔他的墓这么偏,是不是基本不会有什么人去,大叔回答说没有,之前有很多人都去看过他,来自全国各地的人,原来,原来,一直还有很多人记得他、即使他墓地如此偏僻也要去看他啊。

来到他的墓前,我先是行了三顿首之礼,接着跪在墓碑之前,大声向他读出了那首《水龙吟》:

岭头一片青山,可能埋得凌云气。遐方异域,当年滴尽,英雄清泪。星斗撑肠,云烟盈纸,纵横游戏。漫人间留得,阳春白雪,千载下,无人继。

不见戟门华第。见萧萧竹枯松悴。问谁料理,带湖烟景,瓢泉风味。万里中原,不堪回首,人生如寄。且临风高唱,逍遥旧曲,为先生酹。

读到“为先生酹”时,我几欲泫然涕下。

念完之后,代水水 @湘水萝衣 转述了她想要说给稼轩先生的话:

“而今山河无恙,苍生安好,华夏大地南共北不再分裂了。漫长青史里有幸遇见稼轩先生,是我长到这么大经历过最好的事,感谢您为我带来了我愿意趋之一生而不悔的光。”

念毕再次顿首起身,这时我的目光看到了他墓上插着的东西,那是旗帜啊,是旗帜,可他终其一生,都没能等到率部出征、旌旗北指、收复中原的梦想实现,那个朝廷啊朝廷,不念英雄江左老,用之可以尊中国。

因为不好意思让大叔等我太久,在墓前没有停留很长时间,便前往了下一个目的地,鹅湖书院。

鹅湖书院地理位置同样偏僻,很难让人相信这种地方竟然藏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院之一,进门不久便看到了辛陈二人的雕像,让人想起第二次鹅湖之会的光景,雕像一旁的牌子上有介绍文字:

南宋淳熙十五年冬天,爱国主义思想家、文学家陈亮仿朱、陆鹅湖之会故事,约朱熹、辛弃疾相会于铅山,商谈世事学问,朱熹因故未到,辛、陈二人则同游鹅湖寺,共饮瓢泉水,偕游十日,长歌相答,极论世事,商讨抗金复国大计,并留有五首辛、陈的词,被后人传为佳话。

墙壁上还写着稼轩和铅山的一些故事,最后一段是这样的,我姑且把它作为全文的结尾吧:

辛弃疾选择了铅山,是铅山之幸。

铅山成全了辛弃疾,是辛弃疾之幸。

一首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的壮词,把辛弃疾志愿横槊跃马、斩将夺旗、收复中原,为大宋王朝的统一而肝脑涂地的忠肝赤胆表达得淋漓尽致,然而壮志难成,怎不令辛弃疾悲愤难抑,“可怜白发生”,虽然他自己把诗词看作“余事”,但他一生的事业和成就却不在疆场,而在词坛。后人读稼轩词,都会因词人未能实现统一祖国的宿愿而感到遗憾,却更为他留给我们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而感到无限欣慰。

评论(50)
热度(1732)
  1. 共100人收藏了此图片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孤雁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