孤雁

春梦家山何处

最近对宋明烈士遗民诗词中的“前朝”意象有些兴趣,从春秋战国到安史之乱,想尝试分时代整理一下喜欢的句子与乱糟糟的感想,按时间线先从【春秋战国篇】开始吧,个人对宋明以外时期重度史盲,尽量只评句子本身,不论史不站相关立场(此人除了一生坚定元清黑外,对其他朝代多少都有些路人好感,包括北朝),如有什么偏差或不当评述还望海涵啦-w-


少日都门路。听长亭、青山落日,不如归去。十八年间来往断,白首人间今古。又惊绝、五更一句。道是流离蜀天子,甚当初、一似吴儿语。臣再拜,泪如雨。

画堂客馆真无数。记画桥、黄竹歌声,桃花前度。风雨断魂苏季子,春梦家山何处?谁不愿、封侯万户?寂寞江南轮四角,问长安、道上无人住。啼尽血,向谁诉?

——刘辰翁《金缕曲·闻杜鹃》


这首金缕曲是最早带我入坑须溪词、甚至整个宋末词的作品啦!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句子,莫过于“风雨断魂苏季子,春梦家山何处?谁不愿、封侯万户?”这一句了,在多年前很长一段时间内,我还一度把“断魂苏季子”用作自己小号的昵称,也曾在其实完全不了解苏秦本人的情况下,因为这句话爱屋及乌,和因为影视印象说苏秦不好的母亲大声争辩过。

为什么呢?因为这句表面写的苏秦,实际却是指代那个时代所有的抗元英雄们,为家国奔走四方、殒身不恤,可终究改变不了神州陆沉、无国无家的结局。最终留下名字的人已经算幸运的了,可还有更多的人被湮没在历史尘埃中永远不能为后世所知,而他们谁又不曾有过封侯万户、瀚海勒马的理想呢?可惜这样的志向已经永远无法实现了。


长平一坑四十万,秦人欢欣赵人怨。大风扬沙水不流,为楚者乐为汉愁。兵家胜负常不一,纷纷干戈何时毕。必有天吏将明威,不嗜杀人能一之。厥角稽首二百州,正气扫地山川羞。身为大臣义当死,城下师盟愧牛耳。间关归国洗日光,白麻重宣不敢当。出师三年劳且苦,咫尺长安不得睹。非无虓虎出如林,一时不戒为人擒。楼船千艘下天角,两雄相遭争奋搏。古来何代无战争,未有锋锐交沧溟。游兵日来复日往,相持一月如鹬蚌。南人志欲扶昆仑,北人志欲黄河吞。一朝天昏风雨恶,炮火雷飞箭星落。谁雌谁雄顷刻分,流尸流血海水浑。昨朝南船满厓海,今朝只有北船在。昨夜雨边桴鼓鸣,今夜船船鼾睡声。北兵去家八千里,椎牛釃酒人人喜。惟有孤臣泪雨垂,冥冥不敢向人啼。六龙杳霭知何处,大海茫茫隔烟雾。我欲借剑斩佞臣,黄金横带为何人。

—— 文天祥《二月六日海上大战国事不济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恸哭为之诗》


长平之战也算一个经常在末世诗词里出现的意象吧,明末顾炎武就曾用“一朝长平败,伏尸遍冈峦”来喻指清人入关后攻城略地、带来的生灵涂炭惨象。而丞相上面这首诗作于崖山海战的背景之下,开头第一句便是“长平一坑四十万,秦人欢欣赵人怨”,对赵人之痛最能感同身受的,莫过于这些末世的人了。


白日苍茫落易水,悲风动地萧条起。荆卿入秦功不成,遗恨骊山暮烟紫。 昔年此地别燕丹,哀歌变徵风雨阑。白虹翕翕贯燕市,黄金台下阴云寒。 袖中宝刀霜华重,此事千秋竟成梦。十三杀人徒尔为,百二河山俨不动。呜呼!荆卿磊落殊不伦,渐离慷慨得其真。长安无限屠刀肆,犹有吹箫击筑人。

——夏完淳《易水歌》


真是太喜欢夏存古诗歌里这种坚韧乐观的气势了!多年前读到“复楚情何极,亡秦气未平。雄风清角劲,落日大旗明”时就被深深惊艳到,而上面这首的最后四句“荆卿磊落殊不伦,渐离慷慨得其真。长安无限屠刀肆,犹有吹箫击筑人”在初次读到时也是被帅到哭泣!!!同样写易水背景的句子里只有“易水萧萧西风冷,满座衣冠似雪”能给我相似的震撼。不管哪朝哪代(元清就算了),我永远都爱那些明知大势难回,也要站出来去和历史的车轮奋勇抗争的“吹箫击筑人” ,永远。


秦庭痛哭血成川,翻讶中行背可鞭。

南北共知忠义苦,平生只少两淮缘。

——文天祥《出真州》


个人对李将军的敬仰程度在宋末全员里仅次于丞相,不为别的,就为怼投降君臣的那句“吾奉诏守城,未闻有诏谕降”,而丞相和他在扬州城外的那场误会也很令我感到心疼无奈。这里一、二句用了申包胥痛哭秦庭最终却遭到误解的典故,也是很符合丞相本人的遭遇了,一连十三首《出真州》中先后发出“憔悴世间无告人”、“误把忠良按剑猜”、“谁料南冠反见仇”的感叹,北使元营脱身后南行万里的艰难险阻丝毫打不倒他,可被自己人误解这点,大概真的令他感到伤心了吧。


不堪百折播孤臣,一望苍茫九死身。独挽龙髯空问鼎,姑留螳臂强当轮。

谋同曹社非无鬼,哭向秦廷那有人。可是红羊刚换劫,黄云白草未曾春。

——张煌言《无题》


苍水先生这首诗中同样用了痛哭秦庭的典故,而相比《出真州》创作期间的希望犹存,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已经是“哭向秦廷那有人”的无边绝望了,可即使如此他也要发出“姑留螳臂强当轮”的呐喊,也就正是这样的意志力,才能支撑这个人完成“三度闽关,四入长江,两遭覆没,十九年间出没风涛,辗转蛎滩,愈挫愈奋,屡踬屡起,百折不挠,心如金石”的惊天壮举吧。说真的,虽然辣鸡《明史》把丞相转生的梗安在我二本命头上,但个人一直觉得苍水先生才是和丞相有着惊人相似那个,从外貌之美好(根据史书记载苍水先生也是很白净很帅的啦www)、意志力之坚韧、所处情形之绝望到最后标志着两朝抵抗运动正式结束的赴死,当真是“方来还有英杰”了。


(先放这五首吧,想到或读到新的有触动作品再更)

评论(11)
热度(64)

© 孤雁 | Powered by LOFTER